近年来,湖南省冷水江市通“堵点”,消“痛点”,破除养老服务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通过“社工+慈善+互联网”的方式,助力养老服务升级提质。
“社工+”,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冷水江市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导向,探索“社工+养老服务”模式,采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架起爱心桥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畅通机制。冷水江市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社会工作站,毎个乡镇都建有敬老院,每个社区都有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市正常运行的日间照料中心有56家。为理顺服务机制,按照冷水江市民政局的管理考核办法,统一由乡镇社工站牵头组织对辖区内的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管理考核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破解服务人员不足、管理空位的问题,使养老服务的毎一项指令直达基层末梢,形成了上下畅通的养老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一是让老年人身心有保障。冷水江市加大财政投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标准,老年人吃穿住都有保障。在此基础上,社工站重点关注老年人心理慰藉需求,依托乡镇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平台,链接冷水江市各爱心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打造乐龄老年志愿者队伍、爱心理发队等爱心团队,定期探访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建立常态化的服务和信息交流渠道。在社工站的运营监管和服务指导下,全市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辖区老年人23.4万余人次,开展服务活动158场,直接服务5974人次,有效激活了养老服务空间。
二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冷水江市充分发挥社工站作用,依托敬老院以美食制作、手指操、公益健康讲座、爱心义诊等形式,开展系列关爱老人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普惠性的养老服务活动层面,社工站通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活动或全市大型养老服务活动,如“幸福冷江,者乐缤纷”广场舞大赛等,让更多人老年人精神富足。
三是让老年人老有所慰。冷水江市建立了常态化的分散供养对象关爱服务机制,在购买社工站服务的同时,在全市150个村(社区)均设立了民生协理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组建起“社工+慈善力量+民生员+志愿者”联动队伍,3年间对全市455名分散供养特困对象进行电话访问和关爱走访,累计电话访问4483人次、开展走访慰问2584人次。
突出重点。养老最难解也最需解的问题是如何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冷水江市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给老人以照料,给家庭以喘息。
冷水江市在多个社区成立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专门指导和研究社区养老工作,推动落实社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市民政局、市卫健局、市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还支持一批企业医院改造成社会养老机构,达到医养结合效果,让老人就医不离院,为全市老人提供贴心的养老服务。
“慈善+”,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冷水江是新型工业城市,建市时间较短,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不够成熟,能够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服务的力有限。为了弥补这块短板,一方面,冷水江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慈善+养老服务”,引导更多公益力量和慈善资源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截至2020年底,冷水江市社工站整合社会各类公益资源40余家,发展联动社会爱心志愿者1639人次,链接社会资源(资金)53.97万元,为养老服务争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补充。
另一方面,冷水江市慈善总会主动对接慈善资源,助力敬老院建设。2021年冷水江市慈善总会为金竹山中心敬老院、禾青镇敬老院等部分乡镇敬老院建设筹集善款130万元,为特困老人送温暖;对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金竹山中心敬老院建设争取到捐助资金50万元,助力敬老院建得更好。
“互联网+”,打造智能养老网络
冷水江市在完善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特点,探索智能养老模式,完成了养老服务安联网建设,建立起老年人信息服务中心。目前启动运行的养老服务平台,老人戴上信息手环后,一旦有需求,只要轻触手环,信息平台中心就会收到指令并立即安排服务,这让老年人能够轻松便捷地享受到优质服务。
冷水江市加强了线上平台的远程监管作用,强化养老服务空间的规范管理和考核评估。冷水江市民政局制定了《冷水江市村(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工作规范》,在民政局的指导下,各社工站依据各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实际,从服务管理、服务成效、常态化运营程度三个维度对各点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设星级、一级、二级三个考评等级。在实践中,社工每天对各敬老院伙食情况、食品留样情况开展线上监督;街道(乡镇)社工站每周对敬老院的安全、饮食、卫生、值班等情况做一次检査,汇总至社工总站;社工总站每月对各敬老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査,对检査情况作工作总结。
冷水江市将社工、慈善资源和互联网与养老服务融合运用,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便捷度,让老年人生活更充实、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