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创新实施社区协商议事厅建设项目,引人社工机构,探索符合地区功能定位和文化传统的基层协商议事机制,进一步赋能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议事厅全网覆盖
六条社区胡同文化底蕴深厚,曾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辖区内有社区社会组织17个,涵盖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志愿服务、自治自管等领域的各类互助性和公益性组织,群众基础较好,在推动居民自治、矛盾调解、保障重大活动、反映社情民意、社区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居民有序参与、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更好地整合资源,东四街道提出了六条社区议事厅空间全网覆盖的设想,即室内议事厅、楼门院议事厅和户外议事厅全覆盖。东四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街道主要领导干部亲自指导搭建六条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多次参与专题议事会等各项工作和现场活动,积极协调引人专业社工力量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发展。
协商议事的关键在于“议后能决,决而能动”。在六条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六条社区通过协商议事的方式,推动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搭建了联动协作的平台。社会工作者还专门邀请实务专家进行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训,普及社区社会组织基础知识,针对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平台建设的工作要点、建设方法、挑战与机遇,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成立使得各方联动协作更为便利。如在街道“美丽院落”改造项目中,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六条社区多次组织议事协商,由街道领导、城管办工作人员、街道责任规划师、施工方代表、物业经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楼门院议事会代表参加,顺利地商讨出解决方案,并推进改造项目的实施。在此过程中,辖区单位等内外部资源联动起来共同参与支持社区建设,也充分展现了居民自组织的力量。
引入社工机构,开展能力建设
专业社工机构的引人,体现了社会工作督导陪伴的专业价值和优势,也推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和规范管理。
一方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社会工作者首先协助六条社区建立“社区家”议事协商档案,针对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倾听他们的想法,采集、整理和汇编信息;其次,利用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引导议事厅制定和完善议事规则与流程、完成 logo 设计,加强议事厅参与成员对于议事方法的深人学习和实操练习;最后,协助社区开展“社区家”议事协商活动,观察记录协商效果,为督导会复盘提供依据,为社区组织活动提出专业建议。
另一方面,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注重品牌建设。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专门就宣传工作召开协商议事会,针对六条社区品牌建设和宣传展开讨论。同时,链接各方资源在活动宣传形式上拓宽渠道、内容上进行创新,如开通微信公众号、拍摄制作短视频等,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让更多居民了解社区活动的开展,增强其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动员居民参与,迈向共治共享
在社区、社会工作者、居民骨干、楼门院长和议事代表的推动下,六条社区还借助不同议题和活动,扩大参与人群的覆盖面。如垃圾分类的青少年参与,花友汇的组织发展与共建,思诚永继文保队发起的老物件展活动,以及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积极响应社区抗疫号召,在社区坚守岗位等,充分展现了六条社区的社会动员能力。
以老物件展为例,该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胡同文化,吸引了居民的广泛参与。在活动信息发出后,社区通过多种方式共征集了数十种老物件,包括老式相机、粮票、小人书、筛面的箩等。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社会工作者还精心设置了有奖猜灯谜、推铁环、欸羊拐、扯铃、跳皮筋、舞龙、翻花、抖空竹等游戏,共吸引了7个社区百余位居民前来参观和体验,一位居民还特意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幅福寿如意图。
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借助协商议事平台进行复盘总结。大家直面存在的问题,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增进彼此的了解,推动参与各方的反思提升,为后续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胡同街区,既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基因,又因为其地理空间等基础条件的限制,使得城市社区更新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对城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六条社区充分发挥协商议事厅的平台作用,通过议事厅推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联动,激发了居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在相关政策宣传和落实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同时,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大大提升,进一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本文为2018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北京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JDSRBO0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