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社工站服务方法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社会工作

任文启 ( 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甘肃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

随着全国社工站建设的推进,有关社工站建设的各种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越来越多,各地对社工站的推进政策、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等正在走向趋同,但在实务过程中,社工站究竟应该以何种方法提供服务,以及社工站是否存在自身的服务方法体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今年高级社工师考试考到社工站的内容时,在社工站的服务对象和方法上给出的设定是:面向基层民政对象的个案管理。这种设定结合了社工站设置的初衷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在方法上的优势。社工站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基层民政对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这必然需要服务提供者面对服务对象,以一揽子方案为出发点,系统完整地回应和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就整个社工站建设而言,个案管理的方法足够吗?在社工站的服务方法体系中,个案管理应该归人哪个位置?这需要从社工站的设置层级、路径依赖和现实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设置层级来看,社工站设置在乡镇(街道)层面,这是国家对接最基层民政对象的层级。由于体制内民政对象的资源和服务均通过行政性社会工作进行传递,即通过行政工作人员以救助救济的理念对受困群众所需帮助进行调査识别和协调分配,在这种规范化、官方化的服务传递中,有可能存在识别与分配在效能与效果上的欠缺。这就需要改变传递方式,以社工专业力量凭借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弥补此前服务传递中的欠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面对被民政救助机制筛査下来的需要被重点关照的服务对象时,个案管理是必要且适宜的。

从设置的路径依赖来看,社工站建议至少是以下三种试点的综合与进一步推广:一是广东的双百”社工,二是湖南的“禾计划”,三是此前的“三社联动”试点。

所谓的路径依赖是指,不仅在政策导向上,而且在实务经验上,社工站的建设和运行都将深受这三种试点的影响。在服务方法上,这三种试点都不再强调某种单一或直接的服务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而是更加强调方法整合性和方法的成效。因此,社工站不仅要强调面对特殊服务对象的个案管理,更要强调面对整体服务场域时服务方法的多元整合和最终效果。要灵活运用各种服务方法,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以实现社区的多元共治与多主体自治,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现代化格局。

从设置的现实需求来看,有两个方面要格外注意。一是社工站对于乡镇(街道)而言,名大于实,不能指望设置了一个名为“社会工作站”的三人小组,就能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解决区域内社会服务的专业化问题。其更现实的意义是让基层社区治理具有主体意识和感受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其专业化水平提升。二是对于社工站的驻站社工而言,则是“必也正名乎”社工获得了一个被体制与社会认可的职业岗位,合法性得到进一步确认与提升,服务及其成效则是下一步的关注重点。结合这两者来看,社工站仅仅以直接服务方法来为民政对象和在地居民提供服务,在数量上和效果上都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以下工作:开展社会工作行政,以改善设站乡镇(街道)的社会工作服务环境;开展社会工作咨询,以改观设站乡镇(街道)的社会工作政策;进行社会工作督导,以提高在地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工作研究,分析研判在地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倡导推动改善。以上这些均是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的使用,也应归人社工站服务方法体系之中。

总体而言,从目前社工站建设所涌现的服务案例和理论思考来看,在服务方法上正在走向自觉的程度,这不仅依靠各地社工站的继续深人推进、还需要驻站社工以全新视角重新看待社工站对于所在乡镇(街道)和自身的意义,在“低头拉车”的同时也“抬头看路”,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法与服务技术,促进社工站的进一步有效发展。(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144)的成果]

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