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中国社会工作

林海燕

瑞文(化名)是一个14岁的少年,父母离异,从小生活在父亲、母亲、姑姑等亲成的家庭纠纷里。瑞文上初中后开始沉迷网络,不愿意上学,父亲和母亲在没有征得瑞文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骗去了一所封闭式的网瘾戒除学校。瑞文在该校待了近三个月,其间多次遭受教官的侮辱、谩骂。瑞文离开网瘾戒除学校后,脾气越发古怪,变得十分敏感,半夜睡觉也不踏实。他经常偷看父亲的手机信息,总是担心父亲会再次联合外人将他骗去网瘾戒除学校。瑞文在家中经常发脾气,对父母也充满了怨恨,时常把父亲赶出门外。社工就在此时认识了“伤痕累累却攻击性十足”的瑞文,同时也认识了“一心想为孩子着想却伤透孩子心”的家长。最可贵的是,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放弃这个家庭,社工有机会为他们服务,家庭关系出现良好改变。

最合适的时机永远在当下

家庭的问题并不是由某一个人造成的,而是在整个家庭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家庭里毎一位成员都需要为此作出改变,才能真正促进家庭关系改善。因此,社工在干预时选择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重点关注改变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以此来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同时通过赋权、增能等方式长期跟进,促使家庭问题解决。

社工在和瑞文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瑞文在提起家庭关系或网瘾戒除学校的经历时,从表面上看不出情绪有太大起伏,但总会眨着眼,不断地流眼泪,很久才说一句话。当社工问瑞文是否愿意参加家庭活动时,瑞文同意,表示关心家里的﹣些情况。基于此,社工评估,瑞文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对他有着重要影响,但他仍然有想解决家庭关系问题的意愿,只是缺乏机会和方法。瑞文父母虽然已经离婚,但两个人都明确表示希望缓解和瑞文之间的关系。瑞文母亲哭着告诉社工,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想和和瑞文道收,只是苦于孩了现在不愿理她。社工在了解双方的意愿和想法后,为瑞文一家开展了家庭会议和亲子活动。

有些话需要说出来才有人懂

在家庭中,很多不盾来源于家长的“我为你好”与孩子的“你不懂我”,孩子不明白、不接纳家长的苦心,家长也在“我为你好”的自我满足中错失了孩子最真实的模样、最在意的事情。

社工在征得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时间约瑞文一家见面。本次家庭会议主要围绕“自我反思”“期待”两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自我反思部分,瑞文父亲主动反思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并解释“我都这么大的人了,知道自己有时候说话不好听,我以后会改,你们也监督我”。瑞文母亲则反思了“逼迫孩子转学”的事情,她坚定地看着瑞文,详细地表述了她的考虑,并向瑞文道收:“这件事情是妈妈不对,以后有什什么事情你就说出来,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你的心啊。”瑞文大哭起来,句话都说不出来。过了许久,他说:“心里还是有怨恨的,) ,一想起来就很痛苦。”社工及时回应了瑞文的情绪,将家庭的关系和隔阂进行一般化,引导瑞文和瑞文父母关注当下。此后,瑞文和父母一起讨论了对未来的期待,瑞文父母向瑞文承诺:“你就是家庭的一员,以后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商量着解决,一定询问你的意见。”

有些情感需要有效互动才能传递

对于孩子而言,夸奖和认可比指责和督促更有力量,对于家庭而言,家庭和睦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指责和批评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瑞文和父母一起做了一顿饭,从决定吃什么到一起完成买菜、切菜、煮饭、盛仮等环节。瑞文的父亲一改原来叨念的状态,站在一旁开心地看着孩子切菜,夸奖孩子。瑞文母亲则时不时地提醒瑞文父亲“少唠叨,多夸奖”,并耐心地教瑞文切菜,把做饭的毎一个细节都告诉他。瑞文在这个过程中,则是一边听着家长教做饭,一边尝试着自己动手。

改变总是缓慢而真实的

在家庭会议后,瑞文父亲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凡事多与瑞文商量,多夸奖瑞文,少念叨,多陪伴。尽管瑞文父亲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但他发现,自从自己开始改变以后,瑞文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他表示会继续坚持。瑞文再次出现“不上学”“答应了去上学但不去”的情况时,瑞文父亲和母亲没有再采取过激的行为。瑞文父亲选择了相信瑞文,尽管有时候嘴里还是抱怨着瑞文不听话,但不会再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了。当瑞文提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亲也不再与他争论共真实性,而是带瑞文去医院看病。瑞文父亲表示“我说吧,他也不爱听,但确实现在偶尔还能聊一聊了,我们这次也没有因为上学的事情吵架”。

及时止损,积极改变

社工在活动中时常向家长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瑞文的问题不单单是他自己的问题,他映射出的是家庭成员共同存在的问题。例如瑞文父母在意的是“瑞文是说话不算数”,瑞文却说自己多次被家长承诺,也曾多次被欺骗。瑞文的做法和父母的做法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系统式家庭理论认为,总体大于部分之和。本案例中,瑞文及其父母均发现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有意愿改变家庭现状并接受社工帮助,及时止损,这是家庭关系改变的良好开端。为彻底解决瑞文的家庭问题,社工还需协助他们将新习得的思维和互动模式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巩固和强化,提升家庭面对挑战的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

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