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近五年,一些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积极投身其中,贡献出专业力量,但发挥的有效作用仍显不足。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的深层次关联的认识不到位。当下十分有必要廓清对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关系之认识,深刻理解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密切相关的部门,应当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仅仅是搞产业、抓经济,不应只重物质层面和硬件方面。它是全面整体的系统工程,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方略在乡村的落实,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追求,应按照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来准确把握,有机关联地推进。
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根本上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亿万农民和广大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在于“生活富裕是根本”,它绝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公正,如此方能使人们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幸福感。还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可能仅靠外界大量投人就会实现,若不能发挥村民作为团结有力的共同体之主体性力量,则难以达成甚至会严重偏离乡村振兴的目标。
因此,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既在理念目标上高度一致,又在战略路径上紧密契合。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它作为“社会技艺”,专长于改善和增进人们的各种关系,提升人们的社会功能,培育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在具体手法上,它注重从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出发,努力给予最好的回应和满足。一些地方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社会工作对于促进“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有显著作用。随着更丰富的相关实践自觉开展,它将越来越体现出更全面的作用。只要我们认可乡村振兴必须以乡村居民为主体来做,并且是为了他们而做的,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支撑的关键性意义和作用。
对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界来说,则需要突破对本专业的传统狭隘和欠缺本土性的理解,深刻地体认自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相通性与必然联系。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是回应西方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社会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打上了西方现代社会的深深烙印,也体现了其特有的文化和体制的脉络背景。它以城市为重心,偏重微观服务,将补救和维持性的“助人”技术突出为专业性的重点。中国社会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境况,在世界大变局的当下也正在自觉追求未来更好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代表了这些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考量与追求。不管何处的专业社会工作,必须是吻合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脉络的,并且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根本使命。
基于此,我国的社会工作界理应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去践行自己的专业使命,表达出不一样的专业形态,扎根乡土,助力乡村共同体形成和复兴,造福更多城乡居民。在这样的实践中,中国社会工作才能更加逼近而不是偏离专业的本质:秉持对所有个人、家庭和集体福祉的担当,以人本公正的各种关系为追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创造性方法服务于人和社区、社群的发展进步。乡村振兴应当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主战场,社会工作者们在投身这场战斗的过程中,也将建构出“中国社会工作”的鲜活形象,既助益于本民族又贡献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