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社工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化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

范斌

2021年,社会工作在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法制化建设和实务性创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这不仅标志着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地位的逐步明确,也标志着社会工作参与国家战略和国家事务从制度合法性向法律合法性的进步。

有法律保障的社会工作参与,オ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快速、有序融入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发挥专业优势。法律具有强制性、稳定性和预见性功能,有了法律合法性的社会工作参与,也就有社会工作“理所当然”的介人空间和对社会工作不可替代的专业需求,实现从过去“我要参与”的专业主动到“要我参与”的法律必然的转向。这充分说明社会工作是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专业贡献的,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工作服务有期待的,社会工作是被需要的。在历次突发事件的大考面前,社会工作都主动对接政府,积极融人政府的应急救援体系,通过切实的行动得到了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的认可。

有法律支撑的社会工作参与,才能在突发事件处置体系中厘清专业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功能。法律层面界定政府与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协同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工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地位和角色更为清晰,是突发事件应对全过程参与的、不可或缺重要社会力量。另一方面,二者协同更能激发无限的社会能量和广泛的社会资源。这是国家治理模式的创新。事实也证明,有社会工作参与的突发事件处置,社会资源的链接和使用更充分,在事件中受影响的人民群众自尊自强、理性平和、互助自助的积极社会心态更能得到培育,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和公信力传播更为久远。

有法律依据的社会工作参与,才能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各个阶段全方位介入,提供有效服务。在2021年多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河南洪灾等突发事件中,都有社会工作者的身影,社会工作肩负着强烈的专业使命,积极“在场”;运用专业敏感和专业理性,及时精准地发现疫情和受灾社区及重点人群的需求,精细地提供政策宣传、心理疏导和关怀、资源链接、社会功能恢复、生活和心理重建等方面的服务。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突发事件应对中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创新了突发事件治理的“中国模式”。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標籤: